煤矿职业病防治
(一)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窒息性毒物(硫化氢、一氧化碳、)、刺激性毒物(氨气、二氧化硫等)、有机溶剂毒物(苯、)和神经性毒物(铅、锰)。
生产性粉尘:矽、煤、混合、水泥、电焊烟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微波、射频辐射)、放射性污染(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煤矿井下钩虫、腐朽木料霉菌、真菌孢子、结核杆菌等。
(二)煤矿粉尘及其危害
1、概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称为煤矿粉尘。
2、分类:浮尘和落尘。
浮尘: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
落尘: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由于重力作用,沉积在作业场所的粉尘。
3、煤矿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
a.煤炭开采过程
b.井工矿开采
c.巷道掘进:凿岩®爆破®装渣®运输
d.采煤:(1)机采:割煤机割煤
(2)炮采:电钻打眼®爆破落煤®运输®支柱
4、影响煤矿粉尘产生的主要因素
机械化程度: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产生煤矿粉尘浓度也随着增大。
根据统计:综采工作面为200-300mg/m3,有的可达4000-8000mg/m3;机采工作面为100-200 mg/m3;炮采工作面为50-100mg/m3。
采煤方法不同,产生的粉尘数量不同。
a.采掘机械的结构。
b.地质结构。
c.煤层本身的特点。
5、 煤矿粉尘引起以下疾病
a.呼吸系统疾病:尘肺、慢性阻塞性疾病、上呼吸道疾病、肺癌。
b.皮肤疾病:暴露性皮炎、毛囊炎。
c.五官疾病:结膜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6、 粉尘的分类
按照单位体积中粉尘颗粒的多少,即粉尘的粒径大小,被粉碎的程度将粉尘分为三种:
总粉尘: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
可吸入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 µm的粉尘。
呼吸性粉尘:可进入肺泡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µm的粉尘粒子。
直径小于15 µm的粉尘可进入呼吸道,10-15 µm的粉尘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小于5 µm的粉尘才能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只有这部分粉尘与尘肺的发生有关。
(三)我国煤矿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79849例,其中尘肺病702942例,职业中毒49210例,其他职业病27697例。
我国职业的危害主要以粉尘危害为主,职业病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人数的90.2%,职业中毒(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占6.3%,其它职业病占3.6%。
2、尘肺病及其危害
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健康的肺
煤肺
纤维化的肺
尘肺病晚期肺部已全部纤维化,根本没有救治的可能,患者到最后只能活活憋死。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概括为四大症状:
a、咳嗽
b、咳痰
c、胸痛
d、 呼吸困难
尘肺病无特异的症状,其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往往是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时才会发现。
尘肺病按照病情发展、严重程度,分为壹、贰、叁三期。其普遍症状是胸闷、胸痛、气短、咳嗽、全身无力,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a.咳嗽 早期尘肺病人咳嗽多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病人多合并肺部感染,均可使咳嗽明显加重。咳嗽与季节、气候等有关。
b.咳痰 主要是呼吸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所引起的。一般咳痰量不多,多为灰色稀薄痰。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痰呈黄色粘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
c.胸痛 尘肺病人常常感觉胸痛,胸痛和尘肺临床表现多无相关或平行关系。部位不一,且常有变化,多为局限性。一般为隐痛,也可胀痛、针刺样痛等。
d.呼吸困难 随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呼吸困难也逐渐加重。合并症的发生可明显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e.咯血 较为少见,可由于呼吸道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粘膜血管损伤,痰申带少量血丝;也可能由于大块纤维化病灶的溶解破裂损及血管而使血量增多。
f.其它 全身症状——常见的有消化功能减退,纳差,腹胀,便秘等。
尘肺病的合并症:
a.肺气肿
b.气胸
c.尘肺结核
d.呼吸系统感染
e.肺癌
f.肺心病
g.呼吸衰竭
尘肺患者呼吸困难、靠输氧维持生命
尘肺病患者悲惨命运:尘肺患者无法卧床入睡,只能坐位睡觉。
3、尘肺病的诊断原则
1)诊断机构:尘肺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尘肺病的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2)尘肺的诊断包括:X线分期诊断、尘肺的病理诊断、尘肺病人的肺功能损伤程度诊断。
3)尘肺诊断应综合分析粉尘接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高千伏X线胸片、肺功能诊断、病理诊断。
4)注意事项:
a.尘肺并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b.高千伏胸片是尘肺病诊断的核心;
c.CT只能为疑难尘肺的诊断提供补充;
d.CR、DR胸片不能作为尘肺病的诊断依据。
e.职业性生产性粉尘暴露史对诊断非常重要。
4、尘肺病的治疗
a.综合治疗
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症状为目的。
方法:加强个体保健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预防感冒和呼吸系统感染。
b.药物治疗
c.大容量全肺灌洗技术
尘肺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及根治办法。主要是综合治疗,即在用药治疗的同时积极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增强营养,生活规律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我国多年来研究的一些矽肺治疗药物,在临床试用中观察到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确切疗效尚有待继续观察和评估。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只要措施得当,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5、煤矿其它职业病
1)职业病
a.噪声聋:主要见于放炮工和噪声严重的机械操作工。
b.手臂振动病:主要见于井下掘进工和露天开采的中重型车司机。
c.中暑:主要见于高温作业工人。
d.中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硫化氢等)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以井下辅助工人(电工、水泵工、运输工等),患病率在0.5%左右。
2) 煤矿工作有关疾病
a.煤矿工人慢性支气管炎;
b.煤矿工人慢性胃炎
c.煤矿工人腰背痛
d.煤矿工人消化性溃疡
e煤矿工人慢性鼻炎
f.煤矿工人风湿性关节炎
g.井下工人钩虫病
h.井下工人蛔虫病
3)煤矿工人高血压
a.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正常血压<120 <80;正常高值120~13980~89;高血压≥140≥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煤矿工人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同一地区的一般人群!对淮南、淮北、枣庄、肥城和西山等矿区的调查:煤矿工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在8.67-30.28%。井下工人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地面工人,井下工作时间越长,高血压患病率越高。
b.高血压工种分布:地面:10.41%;掘进:31.40%;采煤:43.51%;混合工种:39.43%;井下辅助工(运输、机电、通风等)25.75%。
井下各工种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地面单位!
(四)煤矿职业病的预防
尘肺病是完全可预防的疾病,1995年ILO和WHO联合提出“全球消除矽肺规划”,这是一项预防尘肺的战略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1、预防措施(图解)
2、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疾病预防的根本策略。尘肺病是病因明确的外源性疾病,是人类生产活动带来的疾病,预防策略应该是一级预防是根本,只要真正做好一级预防,尘肺病则可不发生。
1)一级:控制尘源,防尘降尘(源头治理):工程设计、技术装备、个体防护。
2)二级:健康监护:职业性健康检查(岗前、岗中、离岗前)。
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开展健康监护和定期的医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尘肺病人的主要手段;早期发现病人或高危人群,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或延缓疾病的发展,甚至可以使高危人群不发展成为尘肺病人。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
a.上岗(前)健康检查。
b.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
c.离岗时健康检查
d.应急医学检查
e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职业危害潜伏期长的职工需要追踪随访。
职业健康监护周期
接触有害物质
体检对象
检查周期
煤尘(以煤尘为主)
在岗人员
2年1次
观察对象、I期尘肺患者
每年1次
岩尘(以岩尘为主)
在岗、观察对象、I期尘肺患者
每年1次
噪声
在岗人员
每年1次
高温
在岗人员
每年1次
化学毒物
在岗人员
根据接触的化学毒物确定检查周期
接触职业危害作业退休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三级:治疗康复:综合治疗、药物治疗、肺灌洗。
做好三级预防,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2、 防尘降尘的“八字方针”:
宣、革、湿、密、风、护、管、查。
宣:做好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革: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具体又包括改干式作业为湿式作业,尽量使用不含游离二氧硅或含量较低的原料,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
湿:湿式作业。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等。
密: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防止粉尘飞扬。
风:利用通风、排风达到除尘的目的。
护: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防尘口罩最好选用3M8233等高效防尘口罩,纱布口罩不得作为防尘口罩使用,常见的无纺布防尘口罩不可以清洗,用后便需丢弃。防尘口罩使用时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坚持佩戴,及时更换。
管:防尘设备的维护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查:监督检查。